菜油價格已處5年來低位水平 整體呈寬幅區(qū)間震蕩態(tài)勢 目前國內菜油價格已處于5年來的低位水平,向下空間已有限,但在國內外油脂油料基本面偏空的情況下,也難出現(xiàn)反轉行情,價格拐點短期不會出現(xiàn),整體將呈寬幅區(qū)間震蕩的態(tài)勢。
影響后期國內菜油價格走勢的利空因素:
一是國內植物油基本面持續(xù)偏空。本世紀初國內年人均植物油的消費為8~10公斤,目前已達24~26公斤,在國際上排到前四位,國內植物油消費高增長期已過,進入低增長期。而國內對植物蛋白粕的需求仍維持較高增速,由此帶來的植物油增量已超過國內植物油需求增量。以豆粕(3324, 39.00, 1.19%)為例,當前我國對豆粕的年需求增量在300萬噸左右,由此帶來近70萬噸的豆油(6410, 18.00, 0.28%)增量,基本可以滿足當前國內植物油1%~2%的增量,何況還有花生油、葵油等其他植物油的增加。因此,國內植物油將長期供大于求,庫存居高不下,能推動油價發(fā)生拐點的核心因素,只有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性上漲,目前看,以大豆(4522, -11.00, -0.24%)為首的國際油料價格,因豐產(chǎn)中長期仍有下跌空間。
二是國內菜油庫存居高不下。自2008年以來,國家通過臨儲收購已掌握近570萬噸的菜油,是菜油年消費量的1.27倍。由于成本較高,2009~2010年近200萬噸的儲備已過存儲期卻還在庫中,需要拋售。從國內幾大油企了解到,只有儲備菜油底價在6500元/噸以下,他們才感興趣,不然考慮到出庫、損耗及精煉費用,不如直接從市場接進口菜籽(4966,13.00, 0.26%)壓榨的菜油更合算。6500元/噸的價格較2009~2010年的臨儲菜油成本低3000元/噸,倒掛巨大。若國家順價銷售,則實際成交將與去年一樣基本為零,不會產(chǎn)生實際供給,對行情影響有限;若國家決定承擔這部分損失,則會對國內菜油價格造成直接打壓,國內菜油價格甚至有可能像2010年那樣出現(xiàn)低于豆油接近棕櫚油(5626, 14.00, 0.25%)的情況。
三是2013/2014年度我國油菜籽進口數(shù)量同比大增,預計增幅在20%左右,相應的進口菜籽所折菜油供給量也同比增加,在國內植物油價格偏弱、菜粕(2451, 16.00, 0.66%)需求較為強勁的情況下,華南港口以進口菜籽為原料的壓榨企業(yè)為避免菜油脹罐,多會采取降低菜油價格、增強菜油競價能力的策略。
影響后期國內菜油價格走勢的利多因素:
一是經(jīng)過自2011年2月以來的持續(xù)下跌,國內植物油價格已處于5年來的低位水平,向下空間有限,已成市場共識。
(南方財富網(wǎng)期貨頻道)